mzyfztgzy@163.com(投稿)
mzyfzsjw@163.com(举报)

湖北省法学会评出省第六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

2020-06-29 09:34:16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浏览:0次

  本网讯(记者 田雄 □戴欣 张俍)记者6月29日从湖北省法学会获悉,经湖北省各有关单位推荐和湖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的终评委员会评选,湖北省法学会决定授予孙才华等10名同志第六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称号,叶金育等10名同志获第六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提名奖。

  记者了解到,获得第六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荣誉的10名同志分别来自法学法律工作的不同领域,有来自湖北省高校,在法学界享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者,如武汉大学的祝捷、罗昆、罗国强教授,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熊琦、秦小建教授,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忠民教授、陈实副教授,他们法学教育上学风严谨,学术规范,同时在各自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法学研究成果;还有来自实务部门的法律工作者,如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童海超、武汉海事法院宜昌法庭副庭长侯伟、北京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才华,他们在咨政建言、法治宣传、法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获得第六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提名奖的法学法律工作者也分别来自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北警官学院等高校,以及湖北省公安厅、荆州市人民检察院、襄阳市人民检察院等法律实务部门。

  据悉,“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评选活动由湖北省法学会主办,旨在繁荣发展法学研究,推进法治湖北建设,鼓励和引导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法学理论创新和法治实践,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是湖北省中青年法学和法律界的最高荣誉。

  

  附:第六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介绍(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才华,男,197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联合培养法学博士,北京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他是湖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律师协会行政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律师协会不良资产处置专业委员会主任。

  他在《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新华文摘》摘编。出版《行政法原理与实务》等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参与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获评武汉市青年律师人才培养“双百计划”第一批青年领军人才、武汉市名优律师等荣誉。获湖北省律师行业法律理论研究突出贡献奖、湖北省全省律师行业第一届优秀法律文书一等奖、湖北省行政法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法治论坛优秀论文、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2018年浙江大学—武汉市高级专家创新能力研修班”名单。

  

  张忠民,男,1979年生,河南方城人,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兼任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理事。

  他曾参与筹建中华环保联合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美国佛蒙特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环境司法的实证研究、能源法的基础理论研究等领域有所创新,最早开始关注和尝试对于环境裁判文书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能源契约、能源正义等概念和分析框架。出版《一元到多元:生态诉讼的实证研究》《能源契约论》两部专著,合作撰写《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生态文明与能源法创新》等数本著作,参编《环境法导论》等多部教材。在《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青年项目,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十余项课题研究;核心参与了多部法律、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陈实,男,198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诉讼法系主任,中南检察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武汉市刑事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他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曾承担教育部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湖北省社科基金、中—英协会和欧盟项目等多项课题,先后获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南湖青年学者,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等多个荣誉,荣获中国诉讼法学青年优秀成果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湖北省优秀法学成果奖、武汉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积极参与湖北省法治建设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草案)》编撰,《湖北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文明建设》重大课题,《湖北省全面依法治省的新特点及其应对》建议稿、《湖北省边镇调研概论》专题报告起草等工作,相关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罗昆,男,汉族,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商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他在《法学研究》《清华法学》《法商研究》等法学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了《我国民法典法人基本类型模式选择》《违约金的性质反思与类型重构》《缔约方式发展与民法典缔约制度完善》等代表性论文,出版了《财团法人制度研究》《非营利法人的私法规制》等多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单位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合同法、非营利组织法、司法改革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他曾被最高人民法院遴选为第三批法律研修学者,应邀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合同案件中若干典型类案的裁判统一”的学术报告,联合主持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司法责任制背景下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研究》,研修结项成果被最高人民法院鉴定为优秀,牵头成立武汉大学司法案例研究中心,受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委托牵头起草《人民法院类案检索与应用若干问题的意见》(专家建议稿),他应邀参加了民法典合同编、人格权编草案调研座谈会。

  

  罗国强,1977年生,法学博士、博士后,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度)。

  他在Yearbook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瑞士),《比较法研究》《法学评论》《法学》《法商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国际法年刊》等权威或核心刊物上发表中文或英文论文100多篇。出版有专著《国际法本体论》,译著《自然法与国际法》,先后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法与国际法”“特殊政府承认与继承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侯伟,男,197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武汉海事法院三级高级法官,研究室负责人,兼任湖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大连海事大学兴海教授,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审判业务专家、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他审理过涉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船舶建造合同、船舶碰撞、海运欺诈、信用证、独立保函、环境公益诉讼、船舶司法出售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在上级法院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奖;在法文期刊《商事法、海商法、航空法及运输法杂志》《法国海商法杂志》,中文期刊《中国海商法研究》《国际法研究》等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主持中国法学会重大委托课题子课题《外国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法国)》;参加交通运输部《海商法》修改研究课题组,多项建议被《海商法》(修改送审稿)采纳。目前正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修改研究工作。

  

  祝捷,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8月生,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7年“采取反分裂国家必要措施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和2019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创新性路径研究”先后获批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担任“双重大”首席专家的学者。相关成果多项获省部级奖励。2018年11月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019年荣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著作《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由中纪委向全党推荐,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被翻译为英、法、德、俄、阿拉伯、西班牙六种语言对外出版。在国际知名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英文学术著作《香港本土主义批判——法律的视角》,是国际学术界第一本从中国内地视角观察香港本土主义的英文著作。曾参与中央和湖北相关重大文件起草和党内法规制定工作。

  

  秦小建,男,1984年10月出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他深耕宪法基础理论,开发的《立法与政策设计》诊所课程将地方立法实务和立法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是国内第一个以立法原理讲授、立法技术训练和立法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他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等CL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2014年和2016年入选中国法学创新网高产作者榜单。出版《宪法的道德使命——宪法如何回应社会道德困境》,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宪法精神文明建设条款的规范结构与实施机制研究” (16CFX0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社会道德困境的宪法回应与宪法实施问题研究”(2014YJC820039 )和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和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首届方德法治奖三等奖、“许崇德宪法学发展基金”首届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首届“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一等奖、第三届“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一等奖等重要学术奖项。2017年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第二批)。

  

  童海超,男,汉族,198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学历,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

  他2018年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授予“湖北省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主审过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类案件,其中,(2015)鄂知刑终字第1号刑事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2014)鄂民三终字第00108号民事判决书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2015年度全国法院精品文书”,(2011)鄂知刑终字第1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和(2011)鄂知行终字第1号行政裁定书同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第三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出版有专著《网络赋权: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中新型权利的司法保护研究》,合著《中国著作权案例精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合著教材《西方法理学新论》,在《法学评论》《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案例选》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五十余篇。

  

  熊琦,男,1981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华中卓越学者。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著作权法第二次、第三次修改专家建议稿起草课题组成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湖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5-2016)。

  他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论文《中国著作权立法中的制度创新》为全面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著作权法理论创新的代表性成果,专著《数字音乐之道:网络时代音乐著作权许可制度研究》为我国首部专门探讨数字时代音乐著作权许可模式的学术著作,论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界定》为我国首篇人工智能与著作权法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论文引用率高居知识产权领域45岁以下中青年学者前5名。他先后参与著作权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知识产权专章的建议稿专家咨询,2017年起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多次就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成就进行国际交流。

 责任编辑: 李俊
用户留言  已有 0 条留言(点击查看)
网站通行证: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 忘记密码
网站通行证:boss